栏目分类

热点资讯

你的位置:北京快三开奖号码查询结果今天 > 新闻动态 >

连阿斗都比不上?“孙十万”到底强不强?_孙权_陆逊_张昭

发布日期:2025-06-25 22:11    点击次数:94

说起《三国演义》中的孙权,很多人都喜欢喊他“孙十万”,毕竟合淝之战带着十万人打七千人,还落得个丢盔弃甲,他也是独一份。再加上白衣渡江、统治趋于保守,从而坐实了“江东鼠辈”的称号,甚至有人还一度调侃孙权比不上乐不思蜀的阿斗。

孙权到底是强还是弱?配得上“生子当如孙仲谋”这句话吗?接下来,我们就来具体聊一聊。

核心强项

知人善任,驾驭群臣,这是孙权最核心的能力。他继承了孙策“内事不决问张昭,外事不决问周瑜”的遗训,并发扬光大。他能识别并信任关键人才。

赤壁之战前,面对主降派(张昭等)的巨大压力,他能力排众议,拔剑砍案,坚定支持周瑜抗曹,这份信任和决断力是赤壁胜利的关键。在周瑜去世后,他迅速启用并信任主张联刘抗曹的鲁肃,维持了战略联盟的稳定。

孙权大胆启用并全力支持吕蒙实施白衣渡江、夺取荆州的计划。这需要极大的魄力和对将领能力的精准判断。

展开剩余70%

夷陵之战前,面对强横的蜀军、东吴诸将(包括老将)轻视陆逊的困境,他力排众议,筑坛拜将,给予陆逊全权。这份识人之明和对新锐将领的破格提拔,直接决定了夷陵之战的胜利。

江东政权由淮泗集团(随孙策渡江的将领谋士)、江东本土士族(顾陆朱张等)以及孙氏宗亲构成。孙权能巧妙地驾驭、平衡甚至利用这些派系之间的矛盾,维持政权的稳定。他既能依靠张昭等老臣处理内政,又能放手让周瑜、鲁肃、吕蒙、陆逊等不同背景的将领主持军事外交大局。

要知道,孙策去世时,接手“内忧未弭,外患方殷”江东的孙权才19岁。他能成功稳定内部局势,巩固孙氏统治,使江东没有在强敌环伺下分崩离析,已经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了。

致命弱点

与父亲孙坚、哥哥孙策冲锋陷阵、勇冠三军的形象不同,孙权本人很少亲自领兵,因为他的军事才能实在是平庸至极。

孙权率十万大军攻合淝,被张辽以两千精兵突袭,打得措手不及,狼狈逃窜,几乎被擒。这场惨败暴露了他在临阵指挥、战场应变和防备突袭方面的严重不足,成为其军事生涯的污点。

战略眼光有时受制于现实利益,略显短视。 夺取荆州后虽然解除了上游威胁,获得了战略要地,但也彻底破坏了孙刘联盟,使吴蜀长期处于敌对或紧张状态,给了曹魏坐收渔利的机会。从长远看,维持一个相对稳固的抗曹联盟可能更符合对抗曹魏的战略需要。

晚年猜忌昏聩,统治后期趋于保守。晚年的孙权陷入了严重的继承人危机。他在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之间摇摆不定,导致朝臣分裂、相互倾轧(陆逊因卷入此事忧愤而死)。这极大地消耗了东吴的政治能量,埋下了内乱的种子。

晚年的孙权猜忌心也逐渐加重,他对功勋卓著的老臣如张昭(虽常直言进谏,但晚年也被冷落)、顾雍等,信任度下降。陆逊的结局也与孙权晚年的猜忌、多疑有关。

在稳固了长江防线、实现了割据目标后,孙权后期的扩张野心明显减弱,战略上趋于保守,偏安一隅。

最后

孙权是三国中最成功的守成之主和现实政治家。虽然他没有曹操的雄才大略和军事才能,也没有刘备那种坚韧不拔的“兴复汉室”理想主义光环,但他凭借其非凡的政治手腕和务实精神,在乱世中牢牢守住了父兄打下的江山,并将其发展壮大,最终称帝建国。

他的成功,是政治智慧战胜个人武勇和理想主义的典型。他的弱点,尤其是晚年的猜忌、多疑、趋于保守,也为东吴后期的衰落埋下了伏笔。

发布于:天津市

我的网站